近年来,单细胞技术解析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和作物水稻等根系的单细胞水平的基因表达图谱,然而,豆科植物根系的细胞类型及其功能尚未解析。
研究首先对百脉根基因组进行了组装和注释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对根尖解离出的22,688个原生质体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得到了高质量的测序结果,并通过新发现的细胞类型特异表达基因鉴定出了根尖的7种主要细胞类型,在国际上首次绘制了豆科植物百脉根的根尖单细胞表达图谱。
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细胞类型的功能,发现9种激素和固氮相关基因在不同细胞类型的表达规律。另外,与拟南芥根尖单细胞转录组比较分析,进一步表明了不同植物细胞类型的功能以及保守性和差异性。
该研究得到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中国原创1类新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提振行业创新积极性******
中新网上海1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原创1类新药耐立克®(奥雷巴替尼)18日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用于治疗相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成年患者。
随着科技发展,现在,慢粒患者可通过规范服药,获得长期生存获益,回归工作与正常生活。但耐药一直是慢粒治疗的主要挑战。伴有相关基因突变的慢粒患者,长期面临无药可医的困境。
耐立克®则打破了上述困境,是满足患者急需、填补临床空白、疗效和安全性俱优的创新药物,获“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也是伴T315I突变慢粒的重要治疗药物。2021年11月,耐立克®获批在华上市,此后不久,即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和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推荐,治疗相关慢粒患者。据悉,此次耐立克®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将进一步提升该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同时,慢粒的诊疗更加规范。
事实上,全球耐药慢粒领域尚有未被完全满足的治疗需求。近年来,耐立克®的临床研究不断受到全球血液学界的关注。自2018年起,耐立克®的临床进展连续五年入选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口头报告。
据透露,研发耐立克®的中国药企亚盛医药正加快推进耐立克®在更多国家的上市。2021年7月。该企业与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专业供药解决方案的服务商——Tanner Pharma集团携手,启动了一项指定患者药物使用计划(NPP)。该项目在耐立克®尚未获得上市许可的区域,为指定患者提供使用该药物的机会,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表示,未来,企业将加快探索耐立克®在更多适应证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惠及更多患者。
在亚盛医药看来,该药上市一年即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体现了国家医保局对创新药的支持。企业方面认为,这一利好信息的释放,将极大提振行业创新积极性,优化中国创新药行业的良性生态。杨大俊博士表示,耐立克®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对中国创新药行业充满信心,有底气在未来去做更多研发。”(完)
搜索
复制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